有朋友请教M Stand,“为什么我使用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冲出来的咖啡口感还是很单薄?”一般情况下,深烘咖啡豆所表现的口感会偏饱满、顺滑、醇厚。在品尝深烘咖啡时,口感上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。
如果在冲泡深烘咖啡的时候,口感表现比较单薄,那么很大可能是手冲的参数或者手法存在一些问题。M Stand综合了一些朋友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来分享给大家。
-滤杯的选择
一般在冲泡中深烘焙的咖啡豆,M Stand会建议大家使用Kono滤杯。因为Kono滤杯的导流肋骨只分布在下半部分,这样设计能很好地延长浸泡萃取的时间,比较容易冲出醇厚的口感;而使用V60这类的冲刷型滤杯,会侧重于表现层次丰富的咖啡风味,在口感上的表现不是很突出。
M Stand总结这两者的关系,想V60这些下水快的滤杯,在口感上的表现会平庸一些,如果你现在就是使用这类滤杯冲深烘咖啡,并且表现出来的口感不太理想。那么可以更换成Kono名门滤杯、Kalita扇形滤杯这些以浸泡萃取为特点的滤杯,会更容易冲出厚重、饱满的口感。
-粉水比例
咖啡浓度对于口感也有一定的影响,如果浓度太低,就可能会偏水感,而浓度高一些,喝起来就饱满一些。
一般冲泡深烘咖啡的比例会控制在1:13-15之间,高于1:15口感很大几率会偏淡薄。M Stand出品的比例是1:15,冲泡出来的深烘咖啡口感饱满、顺滑。
当然,每个人对于口感的感受都不完全一样,如果你使用1:15的比例冲出来的咖啡还是觉得单薄,可以切换成1:13或者1:14。
-足够的时间
有不少朋友冲出来的咖啡口感单薄的原因是萃取时间不足,简单来说就是咖啡研磨粗了导致下水太快这个原因。一般情况下,咖啡萃取时间在2分钟左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,如果萃取时间低于1分30秒,那么咖啡的口感会偏单薄,时间超过2分30秒,咖啡的口感会饱满一些,但也有可能出现过萃的焦苦味。
-注水问题
在注水问题上,如果想要更好地冲出醇厚的咖啡口感,可以试一下这两个建议:第一个是尽量绕圈注水,绕小圈注水比绕大圈注水的口感较饱满一些,这是因为绕小圈很大程度避免了冲到滤杯边缘的风险。
第二个是控制水位不要超过粉墙,如果后续的注水到达粉墙处还是没有注入完目标水量,但这时候不要硬着头皮把水量注完,可以先断一下水,等水位稍下降后再把剩下的水注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