尝试用一种简单的方式,面对一包陌生咖啡豆时,去建立这支豆子的参数。
手冲咖啡的萃取过程,就是把咖啡的味道从咖啡粉里面弄出来。那么,怎么个“弄”出来法呢?你可以想象一块硬硬的冰糖,放到水杯里面,倒上水,怎么可以把这块冰糖可控的溶解到水里面,就是一种溶解过程,呃,萃取过程。
你把常温水倒进去,冰糖就会慢慢融解。可控的意思,就是你可以把冰糖先敲成更小块;也可以常温水变成更热的水;也可以用一个小汤匙放进去搅拌,这些方法都可以加快把糖块溶解,让水变成你想要的一杯糖水。
手冲咖啡也如此简单,但稍稍会有一些区别,那就是如果萃取得太猛,不好的味道就会随咖啡因跑出来,如苦味和焦味。让好的味道出来,让不好的味道不要出来。
时长
2:00-2:10左右。
研磨度
粉太粗,水泡不到粉粒的中间,冲完风味物质依然被困在粉粒里面;太细则该不该出来的味道都出来了。如果追求手冲咖啡的细致风味,M Stand建议使用咖啡标准筛,中烘,中浅烘使用80%通过率,中深烘则使用75%通过率,粉更粗一些,以阻止不好的味道太容易出来。
每一台磨的装配,使用损耗会不同,刻度常常会发生变化,标准筛是保守且可靠的方法,习惯了以后,则可以分辩出差不多出粗的粉粗细,也可以结合下水速度,如太粗下水较快,太细则下水较慢。
手法
M Stand并不会建议过分追求手法,手法对咖啡的风味会有影响,但前提是要先把它的味道先充分的“泡”出来。那么,怎么判断有没有泡出来呢,那就是看一下手冲后的粉碗形状,粉碗,顾名思义就是让咖啡粉像碗一样在过程当中盛着水,而且是满满的盛着水。
也就是说,手冲过程当中水位略略的低于粉边缘一点点(大约一两毫米左右)。水注得太高,会通过V60的水槽从边缘直接掉了下去,咖啡就会没有味道。水注得太低,过程当中粉没有泡在水里,也不会有味道。一刀流也好,三刀流也好,达成了这个粉碗结果,让水充分的通过粉层再落到下壶里面,优秀的咖啡味道就会自然出来了。而更细致的手法,那只是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。
温度
大多数豆子都适用于91-93温度水温,水温越低越酸,越高则味道更容易出来,但苦味也容易随之出来了。所以,如果想避免中深烘豆的苦味跑出来,则使用低水温85-88,如蓝山,曼特宁,如果这种情况还是觉得过苦,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水温到80度也是一种选择。
粉粒大小合适,正常的浸泡就会出来咖啡的大部分味道。太猛,如水温太高,水流太快,粉太细,不好的味道就会出来。
手冲参数只是一个参考答案而非标准答案,并非不按这样做就是错的,它只是给大多数的人群一个建议,如果连参考答案都没有,那么会让很多人无从下手。每一个人的口味有所区别,明白了这些影响手冲咖啡味道的决定因子,自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习惯跳出参考答案而随心所欲,那个才是适合你的标准答案。